中国科研团队揭示新型冠状病毒产生基因突变的发现

育儿 2024-06-12 13:28:01 搜果百科大全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中国科研团队近日揭示了该病毒产生基因突变的重要发现。他们的研究显示,病毒通过不断发生基因突变的方式适应不同宿主,从而增加其传播性和致病性。这一突破性发现有望为疫情防控和病毒溯源提供重要参考,为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挑战奠定了基础。

编审专家:

樊春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检验科 副主任技师

3月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陆剑、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文章题为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

文章指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在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分别是L亚型和S亚型,两种亚型在地域分布以及人群中的比例差距较大。

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分型

(来源:Tang, Wu, Li, et al. 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Natl Science Rev 2020; doi: 10.1093/nsr/nwaa036)

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亚型

L亚型(占比约为70%)

在武汉暴发的早期阶段更为普遍,却在2020年1月初后有所下降。

作者认为:若无人为干预该亚型,将更具侵略性和扩散得更快速,其传染力更强。

S亚型(占比约为30%)

作者发现:通过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S亚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相对古老的版本。

助力差异化治疗和有效防控

该项研究首次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两种亚型,针对不同亚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差异化的治疗和防控。

后续的研究工作需“增量”

作者大胆推测它们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同时在文中强调,由于病毒株基因组数据量较少,后续深入研究工作需要扩大样本量,以作为依据并验证目前研究结论或推测。

扩展阅读:

迄今为止,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都只感染了其中一个亚型,唯独从一位近期去过武汉的美国患者身上分离的病毒株显示可能同时感染了两种亚型,但不排除新突变型的可能。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一个或数个碱基的改变。

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常发生基因组中碱基序列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引起基因突变。

病毒的基因组较简单,基因数多为3~10个,某些病毒增殖速度极快,是较早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工具。

病毒遗传与变异机制的明晰对于阐明某些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病毒疫苗的制备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突变株(mutant)

由基因突变产生的病毒表型性状改变的毒株称为突变株。

突变株可呈多种表型,如病毒空斑或痘斑的大小、病毒颗粒形态、抗原性、宿主范围、营养要求、细胞病变以及致病性的改变等。

参考文献

1.Tang, Wu, Li, et al. 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Natl Science Rev 2020; doi: 10.1093/nsr/nwaa036

2.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以上就是中国科研团队揭示新型冠状病毒产生基因突变的发现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中国科研团队揭示新型冠状病毒产生基因突变的发现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